首页 | 视频 | 登记 | FTP | 起名 | QQ | 论坛 | 世界高姓宗亲联谊大会 | 
 · 永城高氏家谱 · 姓氏渊源 · 姓氏族谱 · 高氏文化 · 研究会 · 名人传记 · 姓氏特征 · 高氏企业 · 大事记 · 论坛  · 杀毒软件 

高姓迁徙史南北朝时期[下]

发布时间:2006/7/15 16:22:10 被阅览数: 3979 次 来源: 高氏家谱网

公元532年,高欢攻下邺城(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)。青州建议大都督崔灵珍、大都督耿翔都派使表示归附高欢。同年 3月,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,尔朱兆从并州出发,尔朱度律从洛阳出发,尔朱仲远从东郡出发,分别率兵到邺城城下会合,军队号称20万。魏节闵帝任命长孙承业为大行台,总督这些军队。高欢则命令封隆之留守邺城,自己率军到城外的紫陌驻扎。当时高欢手下马匹不满两千,步兵不到三万,与敌军相比众寡悬殊。于是在韩陵列成圆阵,把牛、驴拴在一起堵住退路。全军将士都做好了战死的准备,从四面奋勇出击。尔朱兆指责高欢背叛了自己。高欢说:“我们原来戮力同心,是为了辅佐皇室。但现在皇帝在哪儿呢?”尔朱兆说:“孝庄帝无故杀害天柱大将军(尔朱荣),我不过是为天柱大将军报仇罢了。”高欢说:“当初我亲耳听见天柱大将军定计,你那时也在门前站着,难道能说天柱大将军不是谋反吗?况且君主杀死臣下,哪还有报仇的道理?今天我们已经恩断义绝了。”于是双方展开大战,尔朱氏的军队大败。

4月,北魏大臣斛斯椿擒拿了尔朱天光、尔朱度律送回洛阳。长孙承业也派都督贾显智、张欢率兵赶回洛阳,抓住了尔朱世隆、尔朱彦伯,并把他们杀掉。尔朱兆逃回

并州,尔朱仲远投奔南朝梁,后来死在那里,至此尔朱氏的势力被推翻。随后,高欢进入洛阳,废掉了节闵帝元恭及废帝元朗,拥立元修做皇帝,是为孝武帝。孝武帝即位后,加授高欢大丞相、天柱大将军、太师,世袭定州刺史的头衔,封户增加到15万户。高欢辞掉天柱大将军的称号,又辞掉5万封户,由洛阳返回邺城。并州被平定后,高欢认为晋阳四面都有险阻屏障,于是在晋阳建造大丞府,定居下采。

高欢居于晋阳,以大丞相身份遥控洛阳北魏政权。魏帝元修不愿受高欢的控制,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。元修杀掉了高欢在洛阳的亲信高乾,高乾的两个弟弟高昂、高慎都投奔到高欢那里避难。元修想利用拥兵关陇的尔朱氏旧部贺拔岳的势力,就任用其兄贺拔胜为荆州刺史。贺拔岳被依附高欢的侯莫、陈悦所杀,元修又扶持陇西宇文泰的势力来对抗高欢。公元534年 5月,元修下令调集河南诸州士兵,企图袭击晋阳。高欢先发制人,调集了20万军队分兵南下。元修见大势已去,放弃了洛阳,轻骑入关,投奔宇文泰。高欢进入洛阳以后,于10月拥立年仅11岁的皇族元善见为帝,是为魏孝静帝;迁都于邺城,史称东魏。

元修到长安以后,宇文泰想把他当做傀儡皇帝,元修不甘心,双方矛盾尖锐起来。公元534年冬,宇文泰杀死元修,拥立元宝炬为帝,是为魏文帝,都于长安,史称西魏。

东西魏分治以后,这两个割据的王朝都企图吞并对方,不断发生战争。公元546年,高欢亲率大军十多万人,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(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),想拔除西魏安扎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,遭到了西魏守军的坚决抵抗。东魏军队苦攻玉壁50多天,士兵战死、病死的有七万多人,最后连高欢也病倒了,只好解围而去。这就是玉壁之战。高欢回晋阳不久即病故,时年52岁,其子高澄继续执掌东魏大权。

高澄 字子惠,为高欢长子。公元 531年,被立为渤海王世子。534年,加封使持节、尚书令、大行台、并州刺史。536年,开始辅佐朝政,进一步加封为左、右京畿大都督。538年,官拜吏部尚书。540年,被封为大。将军0548年,被魏帝封为使持节大丞相,统领诸军。549年,高澄在邺城被人刺杀,时年29岁。

高澄死后,其弟高洋继续执政。高洋为高欢次子,字子进。据《北齐书》记载,高洋,少有大志,沉敏过人,外柔内刚,果敢能断。535年,被授予散骑常侍、骠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左光禄大夫、太原郡开国公等官职勋爵。543年,加封侍中。544年,又封尚书左仆射、领军将。547年,授尚书令、中书监、京畿大都督。550年,加封齐王、拜国相。同年废去东魏孝静帝,自立为帝,改国号齐,年号天保,史称北齐。

高洋称帝以后,追封其父高欢为献武皇帝 (天统元年改谥神武皇帝),庙号高祖。追封其兄高澄为文襄皇帝,庙号世宗。并大赦天下,设坛祭祖。冀州的渤海、长乐 (治所在今河北省冀县)二郡为先父高欢的始封之国,并州的太原郡、青州的齐郡(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镇),是高氏建立霸业的地方,故这四郡的田租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。另封高氏宗室,高岳为清河王、高隆之为平原王、高归彦为平秦王、高思宗为上洛王、高长弼为广武王、高谱为武兴王、高子瑗为平昌王、高显国为襄乐王、高睿为赵郡王、高孝绪为修城王。又封诸弟,青州刺史高浚为永安王、尚书左仆射,高淹为平阳王、定州刺史,高(氵攸)为彭城王、仪同三司,高演为常山王、冀州刺史,高涣为上党王、仪同三司,高清为襄城王、仪同三司,高湛为长广王、高(氵皆)为任城王、高浞为高阳王、高济为博陵王、高凝为新平王、高润为冯翊王、高洽为汉阳王。高洋在位10年,于天保十年(559年)亡于晋阳,时年31岁,谥文宣皇帝,庙号威宗。高洋之后,又先后有5位高氏宗室登基称帝,不过时期都很短暂。

与东魏相对峙的西魏,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宇文泰手中。为了富国强兵,宇文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、经济等方面的改革,如整顿吏治、实行均田制、奖励生产等,在军事方面创立了府兵制,使国力逐步增强。556年,宇文泰死,其子宇文觉执政。557年,宇文觉废魏恭帝,自立为帝,改国号周,史称北周。

560年,周武帝宇文邕继位以后,又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、改革政洽的措施,使北周的国力进一步增强。而此时北齐则日益衰落。北齐虽然据有黄河流域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,人口有2000万,农业和手工业本来都比较发达,但由于北齐统治者贪图安逸享受,吏治混乱,国势益弱。加之,魏晋以来,统治者多信奉佛教,佛风日励,北齐境内就有4万所佛寺,僧人达三百万之多,这也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。576年,北周发兵进攻北齐,攻占了晋阳。577年,周武帝亲自率兵东进,攻下邺城,北齐灭亡。

北齐立国共28年,称帝者8人(加工追谥的),高氏宗亲嗣孙有49位封王,此外,帝系宗亲任太守、刺史、司空、司徒、大将军、太师、太傅等不计其数。北齐高氏成为国姓,其发展也是空前的。首先,高氏的地位得到确立,国人以高氏为荣,如前所述,元文遥、元景安、徐隆之或赐或改为高氏。其次,高氏执掌北齐军政大权,高氏宗亲多为统治高层。高欢有15子,长子高澄、次子高洋、六子高演、九子高湛皆曾称帝,其余诸子皆封王。被封王的诸子都官居高位为重臣,以下分别予以简述。

三子高浚,字定乐。天保初年,封永安简平王,为青州刺史。

四子高淹,字子邃,元象中朝,封平阴郡公,官至尚书左仆射。天保初年,封平阳靖翼王,历任尚书令、开府义同三司、司空、太尉等。皇建初年,为太傅。大宁元年任太宰。其食邑所在地平阳郡(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)亦为其父高欢受封之地,平阳郡下辖杨县 (治所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东古城址,隋末改为洪洞县),其子孙在此繁衍生息,成为高氏的重要一支。

五子高(氵攸),字子深,元象初年,官拜通直散骑常侍,封永乐郡公。武定六年(548年),出任沧州刺史。天保初年,封彭城王,相继任司空、太尉、司州牧、尚书令、领大宗正卿、太师录尚书事等职。

六子高演,字延安。538年,封常山郡公0550年,进爵为王。文宣皇帝高洋死后,其子高殷继位。由于高殷年幼,当年就被废掉,高演登上皇位,是为孝昭皇帝。《北齐书》记载:“帝(高演)聪敏有识度,深沉能断,不可窥测。”“身长八尺,腰带十围,仪望风表,迥然独看。自居台省,留心政术,闲明簿领,吏所不逮。及正位宸居,弥所(克刂)励。轻徭薄赋,勤恤隐。”561年,崩于晋阳宫,时年27岁。

七子高涣,字敬寿。天资雄杰,风流倜傥,幼年时,常以将才自居,深得高欢的喜爱。长大以后,力大无比,能扛得起宝鼎,文韬武略,精妙绝伦。538年,封平原郡公,550年,封上党王,历任中书令、尚书左仆射、镓尚书事等职。

八子高洧,封襄城郡王,早逝。

九子高湛,538年,封长广郡公。550年,进爵为王,任尚书令,兼司徒、太尉等职。561年,孝昭皇帝死后,登皇位,为武成帝。565年,让位与其子高纬,称太上皇,568年,崩于邺城,时年32岁。

其余诸子依次为:十子高浩,封任城王,历任司徒、太尉、省绿尚书事等职。十一子高浞,封高阳康穆王,官至司徒。十二子高济,封博陵文简王,任定州刺史。十三子高凝,封新平郡王(后改安定王),任中书令、齐州刺史等。十四子高润,封冯翊王,任定州刺史,后官至太师、太宰。十五子高洽,封汉阳敬怀王,早逝。

北齐时期,除皇室封王的外,还有不少皇族宗亲被封王、封公及官居高位的,共同构成北齐的高层统治。高氏之发展,于此可见一斑。
同类新闻
  • 上一页 高姓迁徙史南北朝时期[上]
  • 下一页 历史上高姓的分布和迁移
  • 【字体: 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
    高家QQ群
    姓氏渊源
    追本渊源 姓氏情结
    迁徙分布 古今支系
    姓氏族谱
    家支世系 辈分排行
    一统族谱 族谱大全
    高氏文化
    高氏文字 风俗习惯
    墓志颂文 高氏语言
    高氏婚姻 氏族节日
    联系电话:13523809789 13523809678 QQ:690064637 878670350 E-mail:ycgaoshi@163.com
    版权所有 2008-2010 永城高氏网(ycgao.com) 最佳效果 1024×786
    Copyright 2008-2010 WWW.YCG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